昨天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和一位表弟目前在從事唱片的智慧財產保護相關組織談他的工作。有趣的是婚禮時飯店放播送的音樂,似乎也沒有經過申請過。
近年來知識昱智慧產權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台灣產創條例著墨了不少,大陸在2008,6,5公布了"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概要"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d1d3d0100idc7.html,其中包括了九項重要的戰略措施(因為我們用十進位,如果用十二進位,說不定會有十一項),可見大陸高層的確也認知其重要性。
我過去碩士論文研究的是技術移轉(我是班上最後一個畢業的,故事以後再說),當時對一些相關理論做些收集,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考慮社會利益下由經濟學的trade-off來看,產權對創新有兩種力量,一方面是產權保護不足會影響大家從事智識活動的意願,但另一方面過度的產權保護或者是阻礙了社會的效益,(或者是並未提供至是胡動者更多繼續創作的壓力?)。如何找到平衡點當然是一個需要努力的方向。
倒是有一點我仍不了解?台灣的專利數目在全球是排名相當前面,但是目前相關單位人力似乎很緊,申請時間頗長,更重要的是專利對於實際產品或是整經濟發擲俺的貢獻(效率),卻是相當不夠的。
到底是為什麼?
我目前猜測原因大概是:
1. 一些專利申請均太過偏於前期研究階段,未考慮應用可行性(包括成本效益)
2. 未有更原創或應用廣泛的專利研發等智慧財產的研發
3. 商業研發與文創智慧研發的結合不足
中國大陸在一些基本建設動作的企圖心挺快的,以會計準則為例,更早就努力嘗試與國際接軌(鬼?),不過一般的評論是她們大致有個空架子,細節與落實其實比台灣落後不少(套句李志文老師的話,大陸高層菁英極為優秀,但是中上層的菁英就極缺乏了)。
不過大陸大致上只有一個公司(名字叫做?),他的財產權戰略也是以這個公司戰略為最高目標,公司內部的財產權如何擺平以促進產業的發展,應該是相當值得觀察的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