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幾個冷笑話與IFRS有關的,一個是為什麼有人說2012世界末日要來臨呢?因為要採用IFRS啦。又有人說,以前學會計的面臨兩個命運,不是進修就是退休,因為IFRS要來啦。
IFRS有些像洪水猛獸呢?
上週有個研討會馬嘉應教授說的還挺中肯的,其實IFRS改變也沒有那麼大,雖然一些原則有變動,但傳統的會計確包括許多細節,所以過去學過會計的其實仍然是很有用的。
不過IFRS的確有許多特點和傳統的會計觀念不太相同的,能夠掌握這些精神對於了解IFRS應有相當幫助,這裡稍微做些介紹。
首先是IFRS重視principle based 而傳統(美國?)的主要是rule based,這點學會計的大概都耳熟能詳。有人關心以後一致性和可比較性會喪失。而糗以後考試或實務上有更多判斷問題,過去只要求標準答案(假平等?)的同學,老師或政府官員,會很不適應說。未來有爭議是否要到法院解決,也有人關心其可能性。
其次是IFRS注重fair value,這點當然爭議更多,什麼是合理的公平價值,市場的還是使用的,現在的市場價值真的就是最合理的公平價值?可能因為炒作使現在市場價格過高?還是因為短期流動性讓現在的市場價格低估?都是實務上會遇到的問題。不過,至少攸關性是大家逐漸重視的課題了。
第三是IFRS相對上更重視Balance sheet method,全含所得(comprehensive income)是個利子,以前較重視因為經營收益所帶給股東的利益,但隨著經濟環境改變或是企業與報導個體改變,權益的變動受到更大的重視。
再來是嚴謹的考量component(組成要素) accounting相關議題,就是把交易或項目還是事件考慮得更為詳細,包括資產的重大維修,除役成本,銷貨時的信用風險等等,都納入可能考量。這部分的困難大致是對未來的預期要估算得更為精準。
第五是揭露的要求或是transprncy的要求增加,因為前面既然預測的或是原則的規範較多,那麼相關的假設有些是定性的也有加強的空間。
最後是Management approach的觀點,也就是財務會計要求有更多更多部分與管理會計相同,因為希望投資人看到的與管理當局看到的部要相差太遠。這部分當然也有取捨與爭議,因為,看到財務報表的不只是投資人,還有競爭著啊!
不過至少若能掌握以上幾點原則,在分析IFRS實務上不至於有見樹不見林的缺失,值得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