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雖然風險管理主要希望在事前就能預防,但是"預測"這件事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僅是因為社會科學比起自然科學複雜得多,一些自然科學家就是因為覺得社會科學太難或是不可能預測,在自然科學取得許多成就。也因為"預測"這件事情本身就可能影響預測的準確性,讓預測這件事更不可能。甚至一些研究"策略"的學者,後來都支持要什麼事都做妥善規劃,按部就班就能成功其實是頗困難的,寧願要能隨機應變,保持適當的機動性。
不過大家對預測這件事當然不會死心,仍然積極研究如何能預測得更準,傳統的預測不外是用統計歷史資料,應用各種統計方法作分析,什麼計量,時間數列,無母數,類神經,灰關連,模糊......,幾百種都不只,也有專家的預測或是如何經由對於專家的過濾改良的方式,像Delphi,AHP,ANP,Consensus Forecasting算這一類。
近年來,結合了資訊,財務金融,經濟與心理學的Information Aggregation Mechanism可算是未來將成長極快的一種預測方法,她和傳統預測的主要差異有二:
一是適當的給予不同人適當的權數,另一是提供誘因讓人主動蒐集更多資訊,一些歐美大公司已逐漸應用於商業實務的預測與決策。台灣在雲端計算與ITC有相當基礎,未來應有機會在這方面有所發揮,對於風險管理專業發展,也能提供更多的助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