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聯合報劉克襄的專欄,真是心有戚戚焉。文中提到韓國漫畫的翻譯越來越多,而且是系統性,承載著科學,歷史與生物等知識。


     我的小朋友也一直愛看韓國一系列數十本的歷史與地理探險系列,裡面介紹了世界各國的歷史與人文,劉克襄的結論是韓國的漫畫實力不只遠遠超過我們,漫畫的素質與內涵也明顯提升。


     聽說韓國把孔子,屈原,鄭成功與孫中山都說成是韓國人,我曾向來校訪問的韓國大學老師確認,他們回應並沒有這樣的事情,或許真的只是網路上的以訛傳訛。但是,韓國人積極用文創來包裝與行銷知識卻是無庸置疑的,典型的例子是大長今與漢醫的巧妙結合。


    孔子,屈原,鄭成功與孫中山的共通性是什麼?


     他們都是對當時環境覺得不滿而積極想有作為的人物。


      孔子採取了極大成與教育的傳承,屈原用了悲壯的模式,鄭成功與孫中山選擇了更極端的方式。雖然他們採用的方式與策略並不相同,但對後來的影響力卻都相當深遠。


     在未來資訊秒殺與全球化的趨勢下,與其埋怨韓國想佔據文化與其發言權,更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是否夠努力,有決心與能力把知識與文化通過文創來發揚光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bai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