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訪談一家在新店的美商電腦公司,從KVM 切換器起家,涉足到相關連接性產品, 及能源消耗管理,電腦機房管理,異地機房管理,遠端控制管理與資料中心管理等解決方案。電影鐵達尼號的特效工作室也經由它們公司設備來完成。
雖是美商但美國的創辦人是台裔,一直還深耕台灣,公司在台灣算是頗低調,但一些相關產品技術已是獨步全球。過去也不倚賴政府,更努力研發設計新的產品,不畏懼同業的競爭。
上次訪談郭理事長他就提到,台灣不少接近中小企業的公司就甚具設計能量並頗重視設計,這家公司也曾經請國內外的Design house來協助設計。提到如何因應競爭對手,總經理強調的觀念似乎是熟知的,但要做到卻不容易。就是不斷精進,讓對手一直追趕不上。競爭者雖然在硬體上仿冒較易,但是在一些軟體上甚或人性化的設計,卻不是粗造的山寨所能及。
公司員工大部分還留在台灣,真是根留台灣的典範。當然,因為不是知名上市公司,聘請員工的確有較不利的地位,為何有些員工願意棄更高薪高科技大廠來此工作,較人性化的不要求過度加班是個原因(員工分紅費用化也是原因,當初會計老師們積極推動這個合理制度倒沒想到這一點)。
智財權的問題一直存在,總經理用了恐怖平衡的比喻,別人若來告我們,我們也有把握來告他們,這倒有些合乎博弈理論,不過必須要自己有相當的籌碼與實力才行。
國內外設計公司的最大差異,還在於國內設計公司比較不能掌握外國市場需求,不過若是能夠告知更詳細的資訊,國內設計公司也能做得不錯。
運氣不錯,訪談的第一家廠商就讓我們對台灣未來的設計產業前景仍充滿期待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