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訪問了SolidWizard 公司,承董事長,協理和銷售經理接受.訪談,提供他們對於台灣設計產業的看法。颱風天李董事長特地中部北上,非常感動。
實威國際成立於1997年,從CAID、CAD、RP/RE、CAE、CAM、PDM、Consultant,提供業界完整的軟硬體及顧問服務解決方案。因為他們主要客戶都是設計的專業,故特別想請教他們對於設計產業發展的看法。
他們客戶九成以上都是In House,這與過去認知台灣DesignHouse相對InHouse的設計發展較弱,還挺一致的。
他們有不少客戶在大陸,請教他們兩岸差距部分,他們還挺樂觀的,認為台灣在設計上一段時間應仍能保有領先,當然主要是在阮實力方面,台灣也更能落實在生活上。
提到設計人才供給大於需求的問題,他們的看法也與所學不夠實務有關,工業設計(ID)與模具製造(ME)
應該是盡量結合,台灣大部分聚於中間,這有點像微笑曲線的感覺。聽說以前台灣還有模具製造系,現在這類頗實務的課都沒有了。不知原因為何,或許專家覺得太簡單了?我自己在學校的感覺,也是學術的人許多是看不起實務的,這實在是古老傳下來的錯誤觀念,我自己若不是近十年來努力學習一些實務上的 之事,才發現實務上許多要求其實比學術上更為嚴謹。
至於Design House最大困境可能是它們業務能力太差,其實本來設計就是很天馬行空,自由慣了,要他們低聲下氣當業務的確是不容易呢!
國外或是國內大廠,努力建立設計資料庫,例如鴻海就會把不同接合方式分類整理,這樣對未來的設計有幫助,也減少成本避免浪費。
國外有些年紀頗小就有設計的機會與發表,這似乎給國內初等教育更多發展的機會。
提到設計的分類,可以由參數,與Pattern(模式)來區分,至於好的設計人才,除了設計還要能夠表達,真是不易。
至於政府可能給予協助,包括了
提供國際的成功個案,能夠讓即使傳統產業也能了解設計所帶來的價值,但是有些傳統大企業員工四五十歲,電腦都不太會用,設計可就更難去提了。
增加媒合的機制,讓需要設計的單位能找到設計專才。
至於像Interface,人因工程(廣告:Zygote Human factors)等等設計最缺的人才,政府可以多協助培養。包括協助出國受訓等。
其他像提供公共財,讓企業更快而簡便找到國際資訊(包括上Youtube),還是最新雜誌,應該是值得去做的。
談了三個多小時,他們還是很努力的提供許多建議與知識,真是非常感謝,祝公司成長卓越,為台灣設計產業注入更多的活水泉原。